第一板块:总论(第1-2部分)
一、“十五五”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
“十四五”时期的重大成就:经济稳中有进、科技创新成果丰硕、改革开放深化、民生保障巩固、生态环境改善等,中国式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,根本在于党中央领航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。
“十五五”时期的重要地位: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“夯实基础、全面发力”的关键期,需巩固优势、破除瓶颈,为2035年目标奠定基础。
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:
国际:百年变局加速,科技革命突破,但地缘冲突、单边主义等风险加剧;
国内:经济基础稳、优势多,但发展不平衡、有效需求不足、新旧动能转换难等问题仍突出。
二、“十五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
指导思想: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,统筹“五位一体”“四个全面”,完整贯彻新发展理念,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以改革创新为动力,以人民为中心,确保基本实现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。
必须遵循的原则:
坚持党的全面领导
坚持人民至上
坚持高质量发展
坚持全面深化改革
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
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
主要目标:
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
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
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
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
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
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进展
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
2035年远景目标:经济实力、科技实力等大幅跃升,人均GDP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,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。
第二板块:分论(第3-14部分)
聚焦12个重点领域部署战略任务:
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:
壮大实体经济,发展新质生产力;
打造新兴支柱产业(新能源、新材料、低空经济等);
前瞻布局未来产业(量子科技、脑机接口、6G等)。
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:
攻关关键核心技术(集成电路、工业母机等);
优化创新环境,加强基础研究;
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赋能千行百业。
建设强大国内市场:
扩大内需,提振消费(落实带薪错峰休假、清理消费限制);
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,破除地方保护。
深化经济体制改革:
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,保障公平竞争;
深化国资国企改革,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。
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:
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,扩大服务业开放;
建设自贸区网络,打造开放高地。
全面推进乡村振兴:
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,建设农业强国;
促进城乡融合,补上“三农”短板。
促进区域协调发展:
优化区域经济布局,推动区域优势互补;
推进新型城镇化,提升城市品质。
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:
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提升社会文明程度;
规范网络文学、游戏等业态,发展文旅融合产业。
增进民生福祉:
稳就业、增收入,扩大中等收入群体;
办好教育(稳步扩大免费教育、探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);
健全社保体系,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。
推动绿色低碳发展:
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,推进碳达峰碳中和;
加强生态保护,建设美丽中国。
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:
统筹发展和安全,防范化解各类风险;
加强公共安全治理,打击电诈等犯罪。
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:
加强军队建设,提高备战打仗能力;
促进军民融合发展。
第三板块:保障措施(第15部分+结束语)
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:
完善党中央决策落实机制,强化干部队伍建设;
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,推进全面从严治党。
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:
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,提升法治国家建设水平。
推进港澳台工作:
落实“一国两制”,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;
打击“台独”分裂势力,深化两岸融合发展。
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:
十五五规划指出坚持对外开放,促进全球治理,推动互利共赢。
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,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。(尚普华泰转载)